乐读人生>竞技网游>大宋超级恶霸 >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子之怒
    大宋危矣,绝非危言耸听。

    王即看张纯孝说到这里了,于是就打开天窗说亮话,他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自陈桥驿之变以后,黄袍加身的魔咒就笼罩在每一位皇帝的头顶。宁可签下澶渊之盟,宁可给辽国,西夏岁币,也不愿意振兴禁军,不愿意让武将掌权。谁掌握军权,谁就离死亡不远了。大宋战神狄青,幸亏是遇见了千古第一仁慈的仁宗皇帝,如果换成现在的官家,搞不好早就满门抄斩了,哪里还会有后来的郁郁而终。在我朝,武将郁郁而终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归宿了。汉王,如果,不是汉王自己掏钱打造的汉军,那么在京城的时候,汉王的脑袋早就落地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王即压低声音说道:“据传说,官家给康王了一道秘旨,只要是接触太原府之危,驱赶金军之后,就会秘密处死汉王。”

    “啊!秘密处死汉王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”张纯孝的消息闭塞,不太了解京城的变动,整个人都被这个消息雷倒了,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擅杀汉王,等于是挖了大宋的基石,金军再次南下的时候,大宋必亡。

    “因为,你们抗旨不尊,在官家看来,这些都是受汉王的鼓动。朝廷的旨意不如汉王的影响力大,这是朝廷最大的禁忌,朝廷怎么会容忍汉王存在呢?”王即这番话,其实都是自己编造出来的,像官家给康王秘旨的事情,连汉王都不清楚,他怎么会知道呢?

    “保家卫国,反而成了朝廷最为忌惮的地方,难道大家都打开城门迎接金军进城,才叫忠君爱国么?”

    张纯孝的满腔热血终于被王即点燃,他拍着桌子说道:“天下不是赵家人的天下,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,如果官家这样昏聩的话,大宋必亡。”

    王即这只老狐狸,始终把握着节奏,深深地影响着张纯孝,他笑着说道:“金国使者开出来和平条约里面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汉王的脑袋。只有汉王的脑袋送到金国,那么金国才会放弃南下入侵中原,双方才会以大河为界,以北属于金国,以南属于我朝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,以大河为界,那岂不是又把太原府划给金国了?”听到这里,张纯孝的火一下子就上看来了,他气呼呼地说道:“我等浴血奋战,换来的就是朝廷这般丧权辱国。仅仅是因为忌惮汉王掌握军权,就签下如此自掘坟墓的协议。汉王死,大宋必亡。”

    “是呀,汉王死,大宋必亡。”王即老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,他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只有生生不息的民族魂,没有不败落的王朝。王朝更替是千古不变的规律,谁也阻挡不了。汉王要么认命,用自己的脑袋来换取所谓的和平。要么就黄袍加身,来换取最终抗金胜利,将金人驱逐。”

    “黄袍加身?”

    真的是图穷匕见,说到黄袍加身,那么两人之间的谈话才算是真的步入正题。张纯孝算是明白了,外界传闻王家投靠汉王是真的,看样子汉王是做好了当乱臣贼子的准备,可是自己呢,真的要投靠么?

    王即摇摇头说道:“汉王不会的,他不会谋朝篡位的。可是黄袍加身这种事情,不是想不想的问题,而是水到渠成。现在对于汉王来说,最大的阻碍就是所谓的正统。如果,那一天赵家不再是正统了,那么汉王登基就会变得水到渠成。”

    “您的意思是,展开论战,在报纸上引导舆论导向?”

    “是这个意思。”王即也不打算兜圈子,他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人心是什么,人心还不是文人们刻意引导出来的。所谓的正统,也不过是文人们搞出来的把戏。太祖在陈桥驿之变中,黄袍加身,结果被文人们说成顺应天意,自然就成了正统。现在国家思变,危急存亡的时刻,赵家已经无力支撑下去,正统到底在那边,天道在那边,就看文人怎么说了。现在的文人大部分还是坚持赵家正统,但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,是时候试一下水了。”

    张纯孝明白了,老爷子的意思是让自己打头阵,可是一旦出头,就再无回首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为了太原城,为了天下苍生,或者说为了自己,张纯孝最终还是答应老爷子,他最后说道:“文章,我可以写,只是报纸会发表么,最终舆论导向真的会动摇赵家的正统地位么?”

    “会,一定会的。只要是你的文章一出,那么柴家就会浮出水面,当年陈桥驿之变的真相也就会大白于天下。让大家明白,所谓的正统,也只不过是被人为捧出来的。没有黄袍加身,那么天下就是柴家的,哪来什么赵家正统的说法。”

    老爷子王即说道:“你来写,老夫负责见报,至于其他的事情,那就交给上天来安排吧!这样做,是为了天下苍生,是为了黎民百姓。史书上会有光辉的一笔,会因为你的这篇文章,来真正的告诉百姓,什么才是正统。”

    写文章,是文人的拿手好戏,这难不住张纯孝,最终这个家伙还是写出来了这篇关于国本之争的文章,在大宋境内掀起轩然大波。

    《太原府,抗旨后的抗金》文章的标题很普通,也很真实,毕竟太原府的确是抗旨了。内容也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,只是阐述太原府的抗金,阐述军民一心共同抵御外族入侵。这篇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文章,却像是一把尖刀插入了赵家的心脏。

    满篇文章都是在描写抗战,可是天下文人解读的却是抗旨两个字。自古至今都是君叫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君权在上,圣旨神圣不可侵犯,抗旨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,可是太原府不仅抗旨了,而且还直接和金军死扛下去,压根就没有把圣旨当回事,也就是没有把赵家皇帝当回事。

    抗旨没有换来任何处罚,这在文人的解读之中,并不是官家的宽宥,而是官家的圣旨没有影响力了,在地方官员的心中没有地位可言,这是很可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