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读人生>青春都市>重生之大明国公 > 第五百五十四章 需要稳妥
    “河南德安府应山县知县赵为广,去年大计之时,弄虚作假,为应付朝廷钦差,强令域下百姓修葺房屋,以沙土充作余粮,并且公然贿赂朝廷钦差。。”

    “湖南常德府武陵县知县刘铁山,去年大计之时,公然贿赂朝廷钦差之余,竟然向钦差进献美色,以图自己政绩,却是置之百姓于不问。”

    “河北……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又是一年夏季。张凡总觉得,自从自己来到这大明朝之后,这夏天倒是比之上辈子要两款了不少。不过张凡总是觉得,自打他进京做了官之后,这夏天是一年比一年的要热了。或许这些知识他的心理因素吧。

    不过如今,张凡倒是凉爽了不少。

    行宫之中,李太后正坐在椅子上,身后的宫女正在为她打着扇子,身边还放着一碗冰镇的汤水,张凡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。不过这座行宫的地方倒是不小,而且空间也大得很,如今早朝刚刚过去,外头的太阳正是最为火辣的时候,这里却是凉爽的很。虽然说炎热依旧在,但是偶尔有一阵凉风袭来,倒也的确是让人觉得清爽了许多。尤其是张凡的眼前,正上演着一处让他非常有兴趣的戏,兴致正高的张凡也就顾不了那些炎热了,饶有兴趣地看着。

    今天的这一切虽然张凡是早早地就知道了,但是在今天的早朝上,张凡还真就是一点都没有看出来有什么先兆的。一般来说朝中将会发生什么事情,大都是会有一些先兆之类的提示出现,就算是让人防不胜防,至少最起码能够让人在心思上面有所准备。

    而如今,即便是张凡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,甚至就是他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,但是张凡在今天的早朝上却是丝毫都没有感觉到那种气氛。这种感觉不由得让张凡觉得有些诡异,想起来,每次要是有这种情况的话,在众人都没有察觉之下,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,那必将是一场巨变。

    而如今的情形,不管是从这种先兆上来说,还是张凡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来看,用巨变来形容,似乎都有些不足了。张居正只要提出了新政,也就是如今的第一步,改革吏治的话,不管他成不成功,也不管李太后同不同意,朝廷里也必将要掀起一场巨大的浪潮。

    当然,参与了张居正很多谋划,并且为之出谋划策良多的张凡,心里面明白的很。并且张居正为了今天,也是准备再准备。倒不是说他们自大,但是他们有信心,李太后定然会同意他们的做法。

    那么一来,所带来的影响,可就不是几个词汇就能够形容的了。到时候朝廷里会发生怎么样的争论和**,谁都无法预料。

    而如今,上完了早朝之后。张居正和张凡就联名上奏,要面见李太后。所以现在,他们都在这里,由张居正开口向李太后说话,而张凡只是站在一边。

    朱翊钧也在场,他根本就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,只是一副好奇的模样,坐在李太后的身边,打量着说话的张居正。时不时的,朱翊钧也会像站在一旁的张凡投去一对询问的眼神。不过张凡并没有理睬他,仿佛就根本没有看见他的表情一般,还是站在那里不言不语。张凡的这种态度并没有让朱翊钧觉得恼怒,反而是让他觉得更加的疑惑了,毕竟张凡如今的作风可不像他以往那样。

    即便是朱翊钧,到了现在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他,但是他心里面却也明白,接下来的事情必然会相当“有趣”了。

    而这么大的事情,冯宝作为和张居正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,又怎么会不到场呢。不过如今,冯宝也是站在一旁,静静地听着张居正向李太后陈述着,丝毫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。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冯宝也是来旁听的。

    实际上,冯宝到此的目的,和张凡是一模一样的,那就是他们要在必要的时候,开口说话,帮助张居正让李太后同意他的,不,应该说是他们的提议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张居正当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。那日他听从了张凡的意见,对于张凡所说的,从小事情下手,靠着数量取胜,让李太后明白此中的利害关系。张居正当场就觉得,张凡所出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太棒了。

    从那天开始,张居正就一心放在这件事情上面。他让人从各部当中,找来很多的卷宗,并且都是他一个人逐个翻阅。找到那些距离现在不是太久远的事情,而且在选择上面也是要有所斟酌的。毕竟,事情太小了的话,恐怕就算是再多,也未必能够引起李太后的关注。但是若太大了,势必影响又不好,万一牵扯到朝中的什么高官,或者是什么皇室贵胄的话,不经麻烦的很,而且张居正所要遇到的阻碍势必会更加巨大。

    张居正当然是不希望那种情况出现,所以他在挑选的时候,是更加的小心,挑出来的都是大小适中的案例。所牵涉到的人,最小的不过是知县而已,而最大的也不过是知府这一品级的官员。这种程度的案例,那是刚刚好,当真要是追究起来,也不会太过牵连到上头,乃至京城的大员们。但是这些可谓是实实在在的父母官了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会实实在在地牵涉到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。倘若官员们当真是一心为民,哪怕是偶尔犯些小错、收些贿赂倒也是无伤大雅的。但若是官员并不关心民生,只是一心想着自己升官发财的话,那么当地的老百姓可就算是遭殃了。横征暴敛不说,还有无数的农人失去自己的土地。

    为何有明一朝会发生那么多的起义事件,这和官员的大批**是分不开的。

    张居正向李太后举出这些例子,的的确确是可以让李太后明白,她如今所掌握的这个大明王朝下面的确是有着很多的问题。而且这些问题看似微小,却是太过频繁了,倘若不治理的话,将来必然是会出问题的。

    不过,张居正光是举出这些朝中已经有所记载的问题,似乎还不够。毕竟既然朝中有了卷宗记载了,那就意味着,这些事情,朝廷是已经知道的,而且大都是已经办过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