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“嗖”的一声,箭支从弓上射出,划破了空气,带出了这么一声,想着目标飞去。不过似乎因为射箭的人臂力不够,还不够稳当的原因,箭支偏离了它的主人原来瞄准的方向。虽然只是在源头只不过是为不可查的一点,但是等它飞过去之后,差距就显露出来了。总之,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话,没有射中。而被惊倒的那只野兔快速跳开了。
“哎呀,太可惜了。”没射中目标的朱翊钧还没有说什么,但是一旁马上就有人开口拍马屁了,大叹可惜,“就只是差了这么一点点,要不然可就射中了。”
有人开口了,旁边没有来得及说话的人马上是随声附和,生怕是露出不敬一般。
而作为追应该为此事可惜的人,朱翊钧却是毫不显得可惜。事实上,他自己的事情他比谁都清楚。他明白因为自己的年岁原因,这臂力自然是还不够强壮的。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之前已经射出很多箭的朱翊钧,臂力已经开始不支了。最主要的是,臂力不支的情况下,手就有些使不上力道了。这么一来,抓箭的稳度自然会有所下降。一直抓着还算好,但是放箭的那一瞬间,手肯定会把持不住的。
而这种打猎途中,确实是不好作弊的,旁边的人也不好帮忙。毕竟前方的视野是一路开阔的,若是有了什么动作的话,那当真是一目了然。所以这些人只能在一旁拍马屁了。
只不过,他倒也是不在乎旁边的这些人。就算是他们的马屁已经是拍到了马腿上,可是他也不怎么在乎。如今的他实际上对于眼前的这些小东西倒也是不怎么在乎的,最重要的是,他想要完成自己之前所做出的承诺,猎到一头鹿才行。只不过,这都这么长时间过去了,实在是没有碰到一头,让他有些心烦了。
“陛下。”这个时候,郑承宪非常适时地出言,说道,“微臣以前也打过猎,这鹿儿并不喜欢在草地上,或许那边的树林里会有。”说着话,郑承宪指向了不远处的树林子。
随着郑承宪的手势望去,朱翊钧看了看那边的树林,点了点头,说道:“既然爱卿如此说的话,那咱们就去那里碰碰运气。”实际上,此时的朱翊钧要说一点都没有泄气,那绝对是在骗人的,毕竟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,之前的“雄心壮志”定然是有所消退的。而且,实际上对于郑承宪的话,朱翊钧其实并不是太想去树林里的。
虽然他发下了那样的“豪言壮语”,不过他心里面明白,明白自己的本事到底有多少。即便是碰上了一头鹿,他是非常担心自己能不能射中的。而且如今体力消耗了这么多,就算是射中了,力道不行的话,射不死,那可就更糗了。所以朱翊钧并不想去树林里。如果说在外面的话,今天一头鹿儿都没有碰到的话,他也是有理由了。但是如果进了郑承宪所说的,鹿儿比较多的树林里的话,万一当真碰到了一头的话,那就不好办了。
不过,如今既然郑承宪已经把话说出来了,他就不可能不答应了。但是心里面,对于郑承宪却是有些埋怨起来了。
这些郑承宪自然是不知道的,若是知道这些话会让他被朱翊钧埋怨上,他是绝对不可能说的。不过如今倒也是无所谓了,反正朱翊钧进去之后,必然会猎到一头鹿儿的。等到那个时候,他对于郑承宪的埋怨,就会变成开心了。
于是,一行人调转马头,想着那边的树林行去。
树林中的确是比之外面要好很多,毕竟在林子里面栖息的动物要比在外面的草地上要多多了。不过既然先前说过了,朱翊钧的目标只有一个,那么其他的东西他可都不去看了。
由于害怕打草惊蛇,所以一行人走的是非常慢的。而对于张凡和郑承宪来说,两个人早就已经是知道结局会如何的人,反而显得无聊了起来。两人心在队伍的最后方,聊起来了。
“对了,郑大人。”张凡首先开口,说道,“前几日,我去看望老上官,成国公的时候,却是听到了一个消息。”成国公朱希忠,乃是靖难功臣成国公朱能的玄孙,世袭成国公爵。自从从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,接掌了后军的府衙。
“哦?张大人最近去见过国公?”听张凡说起这件事情,郑承宪不由得问道,“国公乃是下官的上官,只不过最近很少去府衙了,下官一直想去看望,却是因为府中事物繁忙,抽不出空子。国公他身子还好吧。”
“国公他身子倒是不错。”张凡说道,“只不过,你也知道,国公他年事已高,虽然看起来还显得年轻,但是实际上明年就要到花甲之年了。如今国公他虽然精神不错,不过我也能看得出来,国公有些力不从心,想要赋闲下来,颐养天年了。”
“哦?居然还有这等事情?”听到张凡说起这件事情,郑承宪倒是精神起来了,“唉,不过想想也当真是这么回事,毕竟国公他虽然看起来气色不错,样子不过年过四旬的模样,但是年事摆在那里。”
郑承宪之所以会这么兴奋,自然是有原因的。如今,他是后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,而他在后军当中的地位,实际上就是仅次于朱希忠的二把手了。如果说朱希忠准备卸下担子的话,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上位了。
“嗯,确有此事,我还特意问了问国公,国公倒也没有隐瞒的意思,直接跟我说了。”张凡倒也不见怪,毕竟上位这种事情,谁人不想,“不知郑大人可有意?”
“这……”郑承宪不知道张凡的这番话是询问,还是说在试探,不过他倒也不犹豫,实话实说,“张大人,老实说,我自然是有那份心思的。只不过,我的出身……恐怕希望是不大吧。”说到这里,郑承宪之前的那股子兴奋劲也是下去了不少。
郑承宪之所以会这样,也是有原因的。本来,实际上整个大明朝,担看书就来当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或者同知的人,大都是世袭的功臣子弟,毕竟这些人当年都是在朱棣的靖难之中立了大功的,朱棣对于这些人自然是要放心不少,用起来也更加安心一些,毕竟五军都督府的责任重大。
当然了,从下面慢慢坐上来而走进这个行列的人,并不是没有。张凡面前的郑承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但是,他郑承宪的身份毕竟就摆在那里,他可不是什么世家子弟,而是平民出身,靠着自己的打拼才坐到今天的这个位子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