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点钟,也就是马晓飞和唐丽刚登上讲台的时候,对局室内的大李刚落下一手棋,这是全局的第手。
等李襄屏看清这手棋,他下意识的伸手扶了扶这枚黑子,然后直身,双手抱头,身体后仰,像是想从一个更高的位置重新审视这盘棋-----
大李刚才这手并没什么特别之处,只是棋盘某局部一个正常定型手法而已,并且这手棋也并没出乎李襄屏的预料,他在这手棋之前就预想过,对手这时应该会下在这里。
而李襄屏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稍作停顿,那完全是因为比赛用时的缘故------
李襄屏今天的比赛用时其实控制得不错,到现在大李已经进入读秒了,而李襄屏还有分钟的保留用时。
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李襄屏觉得自己需要好好利用一下这分钟时间,判断一下形势,梳理一下思路,省得到进入读秒之后手忙脚乱。
在正常情况下,职业棋手的审局,一般是从形势判断开始的,因为这是确立自己之后对局思路的基础,不过在今天,李襄屏却没有这样做,他一没有去进行很精确的点目,二也没有过多去分析双方的厚薄------
而李襄屏之所以这样,这并非他不知道形势判断的重要,更不是他想标新立异,完全是由今天这盘棋的特殊格局决定
李襄屏今天采用的是一种撒豆成兵般快速游走战术。
而大李开局就祭出“越南流”,这当然也是一种快步调的下法。
既然是快速对快速,双方都高速运转,那么这样的棋下起了,双方通常都不肯轻易在局部定型的,会在棋盘上留下很多不确定因素------
比如今天这盘棋下到现在,大李刚才的第手,他只是准备在第一个局部定型而已,而除了那个地方之外,棋盘上还有四五个地方没有定型呢,那些地方都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。
那么面对这样的格局,精确点目的意义其实就不大了,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用功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、原因很简单,因为在这种格局下,实空的平衡是非常容易被打破的------
打个比方,比如李襄屏的下一手棋,他在局部选择一种注重实地的定型下法,没有问题!只要他自认为能承受住大李后面的攻击。
这时选择一种放弃部分实地,然后保持全局性攻势的下法,同样没有问题!前提是李襄屏认为自己后面的攻势能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利益。
而在这时选择一种相对胶着注重维系平衡的下法呢?这当然就更加没有问题。
李襄屏是这样,其实他的对手同样也是这样。
这就是这种格局的特点。
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特点,这当然就让精确点目的意义不大了----李襄屏可以有自己的思路,但在这时候他却无法左右对手的想法。
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来了面对这样的格局,什么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呢?
答案很简单把思考的重点要放在那些没有定型的地方,权衡各种定型手法的利弊,更重要是要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,找准当前局面下的重点。
而这个,就是李襄屏需要在这分钟之内完成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