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头寨,距离白岩镇上也就十多里,寨子里有几十户人家,两百多口人,几乎都姓王。
由于山多田少,和其他几个村儿一样,寨子里的百姓,除了租种一些镇上老爷家的水田,平日也要进山打猎,才能勉强维持生计。
每户能租种的水田也就一两亩,收个五百多斤的谷子,其中七成都要交给镇上的地主,每年每户人家也就能得到一百多斤谷子,就是这样,依然僧多粥少,各家都是争先恐后的抢着租种水田。
而由于路途遥远,打猎所获得的毛皮野味,以及一些珍稀的药材,也都是直接卖给镇上的地主老爷们。
偶尔有人想去城中卖个好价钱,最后也是血本无归,被城中泼皮无赖打的鼻青脸肿返回,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尝试自己拿到城中去卖了。
可以说村民们的吃穿住行,无形中都被镇上的地主牢牢的控制着,祖祖辈辈都属于那种饿不死,吃不饱的状态。
村民们虽然愚昧无知,但并非就真的想这般一直过下去,只是不知该如何反抗。
可这几日,村民们却看到了一丝希望,原因就是那位许夫人告诉他们,今后他们租种的那些水田,只需要交五成租子,再交一成税,自己可得四成。
虽然比以前只多了一成,但若是真的,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,关键是他们自己开垦出来的荒地水田,今后也将属于他们自己,任何人都无法夺取。
当然,最让山民在意的,还是大秦国会在镇上开设两家商铺,不但会出售盐巴铁器布匹等,还会收购村民们的山货。
那价格听着就让人心动,盐巴铁器布匹,几乎比镇上卖的便宜一倍,山货的价格更是要高出几倍。
尽管那位许夫人宣称,大秦国有几十万兵马,在大明境内根本就没有对手,那位华王更是迟早要当皇帝的人物,但毕竟天高皇帝远,村民们心中还是有所顾虑的。
虽然每天都期盼那位许夫人能来村中,给他们讲讲外界的事,但真要他们干什么,却又没人敢答应,更多的倒像是百姓们想从那位许夫人那里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慰藉。
然而,村中最穷的王寡妇,却是下定了决心,打算将儿子送去当兵。
王寡妇丈夫死得早,留下一个年老的公公和幼子,家中没有顶梁柱,既无法租种水田,也无法进山打猎,若非平日里村民们帮衬着,恐怕一家人早就活不下去了。
这天一大早,王寡妇家竟然破天荒的飘起了米香味,破败的堂屋中,母子两人将一碗米粥分着吃完后,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。
“儿子,要不娘再去给你煮一点?”王寡妇看着儿子将碗中的水渍都舔得干干净净,心中着实不好受,一咬牙道。
“娘,还是留着吧。”王寡妇的儿子今年也才十七岁,虽然个子挺高,但却瘦骨伶仃的,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,闻言放下了碗,擦了擦嘴角道。
“行,那晚上娘再给你煮点,娘就不吃了。”王寡妇摸着儿子的头,一脸的慈爱。
“娘,我不想去当兵。”王狗儿这时却抬起头,眼中露出了不符合年纪的坚定。
“这么好的机会,为什么不去?你要气死娘是不是?”王寡妇顿时就急了,语气从未有过的严厉。
显然哪怕是妇道人家,她也知道儿子留在山中,也只能像他爹一样浑浑噩噩一辈子,想要出人头地,去当兵是唯一的机会,尽管也不舍,也担心,但依然硬下心肠,决定送他去当兵,希望将来他能出人头地。
“可是娘,我走了你怎么办?我现在长大了,可以和三叔他们进山去打猎,留在村里我一样可以养活娘和我自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