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读人生>仙侠修真>平凡的明穿日子 > 第七百八十一章 明朝的群体事件
    结果他们刚出来,迎面撞见了本地千户率领的五百官兵,众人立马心虚了,呼啦一下的四散跑开。

    而千户也不下令抓人,他和总旗的顾虑一样,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枪伤人,那大多是年轻不懂事的童生,家里有头有脸,打伤一个都不妥。

    当然也不能由着他们干出杀官劫狱的傻事出来,带领着士兵们也往府衙而去。在府门外站好队伍,只见里面人头十分拥挤,据说知府大堂的暖阁都被拆了,亏得二门坚固,还未曾撞破。

    千户放下心来,马上心生一计,下令击鼓,以此来恐吓他们。吩咐里头有人跑出来,不用去追赶,由他自去,等这班童生散走了些,再做道理。

    轰隆隆的战鼓声在夜晚传出老远,令人心惊肉跳,里头那些人全仗着人多势众,凭借一股锐气敢打敢杀,一见惊动了官兵立时蔫了,乌合之众一没有纪律性,二没有兵器和勇气,很多人见势不妙借口肚子饿了,拉着朋友悄悄溜走。

    三五成群的走出来,只见数百支黑黝黝的枪口指着他们,还按上了锋利刺刀,火枪的威慑力可比刀枪剑戟大多了,人人马上心悬了起来,好在官兵并不上前捉拿,也就乐得安心回家。

    反正府衙都闯进去了,闹出这么大的事。目的已然达到,难道真的杀官造反么?

    不到三更天,里面只剩下了二三百人,这二三百人绝对是胆子最大的,也有个别傻缺没听到外面的鼓声,一味的在二门前说笑胡闹。

    千户担心童生们在城内纵火抢劫,分出四百人巡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,只留下一百人堵着大门,大抵府衙给拆了一半,于情于理也得抓些带头的。

    此时县令典史等大小官吏打听到官兵赶来了。也就带着三班衙役前来勤王。

    那里头的二三百人终于知道不妙了,丢下二门也不打了,还想着趁乱趁夜一哄而散,结果被千户喊了一声拿人,兵士和衙役们一起动手,一下子抓了数十人,其余则都逃走了。

    千户和县令也不下令追,追啥啊!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,逮住数十人足矣!永顺不富裕。养活不起那么多吃牢饭的。

    事态平息下来,没有闹出人命,所有人都大大松了口气,露出了笑脸。县令一溜小跑的进去亲自敲门。说明原故,谁知里头的人犹如惊弓之鸟,问了又问生怕被骗,折腾了好半天才放心打开了门。

    放松下来的王知府勃然大怒。今晚如果不是本地官军为了镇压苗人,称得上是野战精锐,换了别的地方。疏于训练的军户兵丁加上二世祖的军官,天晓得会发生什么?

    肯定不是被暴徒一击即溃,就是大开杀戒趁机用人头捞取战功,不管哪种结局只要是死了十数条人命以上,自己的仕途也就到头了,何况保不准自己都得被吊死在衙门前,妻妾女儿都要被暴徒凌辱。

    大怒的王贤黑着脸说道:“这次本官决不会善摆甘休,定要诛杀几个首恶不可。连夜审问,严刑逼供。”

    杨昆则惦记着商人们,千户见状说道:“都已经骑着马跑了,应该平安无事。”

    “不行,我得去找他们,大人告辞。”杨昆到底放心不下,匆匆离去。

    唯一可以劝王贤的人走了,王知府怒气冲冲的道:“大家都饿了,先摆饭吃饱了肚子再说。”

    吃完了饭,吩咐千户带兵去巡视城门,预防有歹人混进来,留下了五十名士兵听用。

    他和县令在花厅里坐下,把那些暴徒一个个的带上去审问,稍有口供不对即大耳刮子伺候。

    总共拿住了三十八人,其中有两个秀才,八个童生,十九个武童,其余九个人有做生意的,有街上的无赖,也有来看热闹的,一概带上镣铐收禁,官员们谁都不敢说什么,任凭王知府一言而决。

    堂上问出了首谋乃是黄汉生黄举人,王知府点了县令带人火速前去捉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