辩驳的大臣,皆不提誊录。
因为誊录的出发点太好,无法质疑誊录,所以他们都拿科举糊名说事。
“启奏陛下,公平取士乃是科举之根基,糊名之法和誊录之法可先在明年科举试行,以测试糊名和誊录制度下,与以往有何不同之处。关于德行考察之事,可后续再议如何完善补充,务必使我大唐科举既能公平公正选拔有真才实学之士,又能兼顾德行操守之考量,为我朝江山社稷选出真正的贤能之才。”
李瑄也向李隆基一拜,说出一个折中的想法。
只要能试验一次,他就能保证将两法推行下去。
“啪啪啪……”
李瑄话音落,裴宽以笏击掌,表示赞同。
紧接着席豫、吴兢、李岘、杨慎矜、杨璹等大臣迎和。
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吏,大多数都迎和李瑄的话。
还是那句话,如果没有“曳白”和“野无遗贤”,科举糊名有待商榷。
这两件事情朝野非常不满,连士人都知道,如果大臣弄权,他们家世即便再好,也无法进士及第。
索性赞同李瑄改革科举制度。
况且李瑄在辩论的时候,压制反对者,有理有据,让他们觉得十分有说服力。
自始至终,李林甫没有提出一句话。
因为李瑄针对他的意思很明显,野无遗贤已是事实,说不如不说。
后悔啊!
本以为只是李瑄不在之时的一个小手段,讨好圣人的同时,让圣人对他更信任。
李林甫不明白圣人为何会转变这么快。
他已经可以预料到此事传出去后,朝野会对李瑄一片赞扬。
同时还会带来对他的嘲讽。
“既然宰相和大臣大都同意科举糊名和誊录,从明年科举开始试行。李相亲自招募文笔好的文人,为誊录文吏,以期明年可以直接派上用场。”
李隆基抬手示意文武大臣停止掌声以后,向诸大臣说道。
依旧将此重任交给李瑄来做。